1987年的洋浦港。特约记者 吴文生 摄
4月8日,夜幕下繁忙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白天运输车辆往来频繁,夜晚码头灯火如昼,洋浦港,是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繁忙港口。
就在10天之前,洋浦港又有2个泊位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港口的货物通过能力和服务能级。
作为一处天然优良深水港口,洋浦港的发展经历了从地方性港口到国际航运枢纽的深刻变革,尤其在海南自贸港政策推动下,实现了跨越式转变。
时针拨回至20世纪70年代,洋浦港的开发与探索便已启动。精心谋划、上下齐心,至90年代初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成为全国一类口岸。
早期以散杂货运输为主的洋浦港,航运、临港产业规模不大。此后,洋浦经济开发区陆续引入金海浆纸、海南炼化等大型项目,逐步形成临港产业基础,也奠定了洋浦港的发展基石。
近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国内外船舶往来洋浦港停靠,进一步拓展航线网络,大大推动洋浦港国际化。
当前,洋浦港正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节点优势,强化东南亚航运枢纽地位,吸引全球航运资源集聚。
从地方性港口到国际枢纽的蜕变,洋浦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间”,未来将深度参与全球航运竞争,助力“双循环”发展格局。(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梦晓)
【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