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花知音”课堂走进昌江王下乡,学员在大树下听讲。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黎花知音”乡村课堂公益行项目在昌江文化公园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多名黎家妇女参加“黎花知音”公益课堂。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多名黎家妇女参加“黎花知音”公益课堂。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原题:昌江推广“黎花知音”乡村课堂公益行项目,探索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径
赋能“她”梦想 成就“她”精彩
一堂课,可以开在村里的文化室、大树下、田野边;一堂课,可以讲心理健康、家教家风,也可以聊天、跳舞;一堂课,先影响“她”,再通过“她”影响“他”,凝聚“我们”。
这是“黎花知音”乡村课堂公益行项目,于2023年3月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启动,旨在助力提升乡村妇女文明素养、就业创业能力、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汇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她能量”。
两年来,从昌江的样板课堂辐射到海南各市县的专题课堂,从最初对黎族妇女的关爱扩展到对乡村男青年的关怀,海南乡村的道路上留下了“黎花知音”公益使者团的足迹,开展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120多堂,直接受益村民约3500人次。
赋能“她”
课堂点燃生活的新希望
春节期间,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昌江七叉段一家黎乡风味饭店饭菜香味满盈,不少自驾游游客到此用餐、饮茶。饭店老板符丽萍忙个不停,以最快速度给客人出餐。
2023年底,该段公路开建。符丽萍嗅到了商机,便果断租下公路边的这块闲置土地开店。几年前,符丽萍就已投身农家乐创业,却遭遇瓶颈,生意陷入低谷,这让她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和能力。“是‘黎花知音’鼓舞了我,我从课堂上获得很多启发。”符丽萍说。
符丽萍说,课堂里,老师用详细的案例鼓励学员,通过聊天、歌舞等形式增强学员工作生活的信心。“女性要自立自强,这是我参加‘黎花知音’课堂后感受最深的体验,也让我拾起了重新出发的勇气。”
“我刚接手时,这里杂草丛生,经过自己摸索设计,饭店逐渐有模有样了。”符丽萍说,她用自家养殖的鸡、鸭、猪招待游客,还打算为周边村民免费提供场地摆摊售卖自家农产品。
“游客既可以来店里享受本地美食,又能买到当地特色农产品,这对我和乡亲们来说都是增加收入的机会,能一起吃上这碗‘旅游饭’。”符丽萍笑着说,在“黎花知音”课堂的影响下,她有了更清晰的经营理念,加上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自带“流量”,饭店生意越来越好。
作为独自抚养3个孩子的单亲妈妈,王下乡浪论村村民李芳梅的性格曾经十分内向。“黎花知音”课堂开课后,她开始与姐妹们一起学习、交流,积极融入舞蹈学习,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脸上常挂着笑容。“‘黎花知音’的每堂课我都会去,它不只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还温暖了我们的心。”李芳梅说,她有信心把孩子们培养成才,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更精彩。
影响“他”
课堂传递携手同行的信心
2月17日下午4时许,昌江王下乡三派村村民张海淋和丈夫韩小山已经在厨房忙活起来。家中的民宿几乎满房了,客人指名要吃农家菜,张海淋翻炒着新鲜的野菜,韩小山则在一旁剁肉,两口子配合默契。
从“黎花知音”课堂回来,张海淋喜欢和韩小山分享课上的内容和自己的所想所悟,“老师教我们怎么向家人表达爱,如何经营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教育孩子。”
2023年10月,受“黎花知音”课堂鼓励,张海淋开办了大山民宿、大山农家乐。“黎花知音”课堂内容不断更新,最近一堂课讲的是社交礼仪,这能帮助她和丈夫更专业地招待客人。
“女性是一个家庭的‘稳定器’,她的变化会带动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黎花知音”乡村课堂公益行发起人、省影视家协会主席林青说,推广“黎花知音”乡村课堂公益行项目,旨在通过“她们”来影响家里的其他成员。
王下乡三派村村民符春英和丈夫吉亚红是乡里第一批开办农家乐和民宿的人。“为了给游客提供舒适的入住环境,我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接待礼仪,回家后再教给我老公。”符春英说,在“黎花知音”课堂的影响下,符春英和吉亚红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日子越过越滋润。
“以往学员们都是自己来上课,现在她们还带上孩子,让孩子也来接触新知识。”“黎花知音”课堂公益使者、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副教授朱俊瑛看到了这样可喜的变化。
2024年11月22日至24日,一场“关爱乡村未婚男青年婚恋健康”的专题课堂在五指山、保亭、屯昌、昌江跨县域开展。授课老师赵瑞荣以“为什么要有一个家”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深刻探讨,帮助引导乡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塑造健康的婚恋观与家庭观。
“黎花知音”乡村课堂不仅为乡村妇女带来知识和信心,还将关爱行动的范围扩展到乡村男同胞,让“她力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他”。
凝聚“我们”
课堂汇聚乡村振兴的力量
符承凤是昌江十月田镇南岭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多年,她有机会“重回课堂”。“‘黎花知音’课堂大约每个月开一次,只要没有工作任务,我都会去听课,课程内容特别实用。”她说。
实用在哪?除了像其他妇女一样学到健康知识、社交技能等,符承凤还学到了不少适用于日常工作的内容。“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讲的是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老师讲了很多法律知识和案例。”符承凤说。
作为一名村干部,符承凤常需要调解村民夫妻矛盾、亲子矛盾等,以前她只是“懂个大概、讲不明白”。上完课后,她学习了一些调解矛盾的方法,“调解员”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能清晰感受到乡村精神风貌变化的,还有昌江王下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温春花。“黎花知音”课堂的第一堂课就始于王下乡,大山深处的黎家妇女得以从这个课堂窥见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以前,王下乡交通闭塞,妇女生活枯燥,除了干农活就是待在家里,见到的“生面孔”屈指可数,更不要提懂得什么“待客之道”。如今,贫困的王下乡摇身一变成为美不胜收的“黎花里”,搭上了文旅产业快车,王下乡的“生面孔”越来越多,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现在她们不仅学会了怎样招待游客、服务游客,还变得更加热情开朗。”温春花说。
“‘黎花知音’课堂开课前,我们第一时间在群里发信息通知,有空的妇女都会积极报名参与,课程结束后还积极交流分享。”温春花说,一次音乐课堂上,王下乡的黎族妇女向老师唱起黎族歌曲,自信地成为黎族文化的传播使者。
黎乡妇女的蜕变令人振奋,王下乡乡委、乡政府干部纷纷以身作则,号召更多妇女共同加入学习行列,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素质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时代的农家新女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大潮,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昌江县委负责人表示,“黎花知音”乡村课堂公益行将焦点放在女性身上,关注她们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遇到的问题,让广大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尽显“她力量”、作出“她奉献”、成就“她精彩”。这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新探索,有利于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乡村振兴。(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刘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