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朋友在消博|小展馆里的丝路减贫故事 消博会首设哈萨克斯坦国别馆 -新华网


新老朋友在消博|小展馆里的丝路减贫故事 消博会首设哈萨克斯坦国别馆

2025-04-18   10:34:30
来源:新华网
字体:

  新华网海口4月18日电(记者周正平、陈凯姿)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4号馆一角,十几平方米的哈萨克斯坦国别馆飘来阵阵奶香。

  展台上,该国西部牧民手工制作的骆驼奶皂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相邻货架摆放的葡萄酒、蜂蜜等,在灯光下泛着光泽。这些来自中亚草原深处的“一村一品”特产,正通过海南自贸港窗口叩响国际市场大门。

  今年,哈萨克斯坦第一次以国别馆的形式走进消博会。“因为缺少机会,我们很多产品还没有走出国门,这次我是带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来到这里。”展馆负责人斯达尔和丈夫带着幼小的孩子,从阿拉木图先后辗转西安、北京,跨越万水千山抵达海口,虽一路艰辛却乐在其中。

  肉肠、小麦粉、骆驼奶胶囊、丝巾、民族服饰……由哈萨克斯坦“一村一品”本土品牌发展协会组织的展位,每天观展商络绎不绝。

  斯达尔指着数量不多但件件精美的展品说,它们都是经过挑选的扶贫助农产品。消博会平台可以让哈边远贫困地区农牧民的产品进入中国以及其他国际市场,让更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农牧民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孩子们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这抹消博会草原风情背后,是中哈两国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哈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438.2亿美元,同比增长6.8%。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框架下,两国已建立“绿色通道”加快农产品通关,玉米、水果、牛肉等多类哈方农牧产品获得输华准入。

  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副部长叶尔波勒·塔斯居列科夫近期也表示,在对中国出口商登记册上登记的哈萨克斯坦企业家,数量每年都在增加,目前共有2432名哈方企业家登记。

  今年6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哈驻华大使努雷舍夫日前在北京表示,双方未来将力争实现贸易额翻倍。

  “中国市场是哈萨克斯坦扶贫项目的机会,它的重要性、稳定性就摆在那里。”斯达尔说,哈人口只相当于上海,国家现在鼓励学中文,许多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这些例子都证明中国市场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广阔前景”。

  面对中国市场,哈萨克斯坦一些企业已经专门开发了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计划通过中欧班列冷链运输,大幅缩短运输时间。近年来,郁金香红酒等系列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打开了知名度,获得很好的反响。

  海南自贸区德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熊焰说,希望通过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把哈萨克斯坦好物引进中国。“我们今年准备在海南开设哈萨克斯坦产品国别实体门店,把这个中亚国家的产品搬到中国最南端的热带省份,让消博会展品加快变成商品。”

  哈萨克斯坦有一句谚语:“友谊是永不枯竭的财富”。斯达尔说,她参加消博会不光是推销产品、宣传文化。作为中国的友好国家,哈萨克斯坦可以学习和借鉴中国从精准扶贫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我希望明年再来为我们的国货代言,相信会有更多的产品和中国消费者见面。”斯达尔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