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畅通科普“最后一公里”-新华网


儋州:畅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2024-09-22   08:35:06
来源:海南日报
字体:

  原题: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培育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科普服务走进社区

  儋州:畅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9月20日,儋州市科技馆正式开馆。这是海南西部地区首个实体科技馆,也是目前海南展览面积最大的市县级科技馆。该馆的成立填补了儋州市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无实体科技馆的空白,也成为儋州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儋州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培育高素质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持续推动科普服务走进社区、校园、田间地头,不断丰富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通科学普及“最后一公里”,服务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为科技创新厚植沃土。

  培育本地大学生科普队伍

  “请同学们猜一猜,我把牙签放进这杯有泡沫的水里,它还会‘摔倒’吗?”这是儋州市两院小学一节特殊的科学课。课上,由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檀雅书院的学生们担任“老师”,手把手带领小学生们做实验。

  这是由儋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技逐梦,飞扬青春”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儋州各学校的同学们动手参与了简单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并得以观察和探索奇妙现象的科学原理。

  儋州利用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等本地大学生资源,建立高校大学生科普服务基层校园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基层学校开展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社会风尚。同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持续发挥高等院校在科学普及和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推动科普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去年暑假,我和同学到儋州三都办事处棠柏村开展‘万名大学生基层科普行’志愿服务活动,那段时光让我印象深刻。”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农艺教育专业学生吴戈回忆,在棠柏村开展科普活动的日子里,她向村民们介绍了一种诱杀害虫的方法,为他们在香蕉种植过程中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提供了帮助。

  乡村要振兴,科普须先行。儋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儋州市教育局、共青团儋州市委、儋州市文明办、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等部门联合开展“万名大学生基层科普行”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儋州各乡镇(办事处),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围绕乡村振兴、实践调查、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科学普及、法治宣传、医疗健康、帮教助学、产业创新等丰富内容,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据了解,海南省万名大学生基层科普行活动儋州站自2022年开展以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科学普及和提高公众特别是农民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组织约600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学校等活动场所,开展科普宣传主题活动600余场次,覆盖全市242个行政村和61个社区,受益人群约达到20万人次,有效助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

  创新科普信息载体

  “普法宣传男共女,学法懂法满足生活的需求,遵纪守法冬夏共春秋……”这是儋州市司法局组织创作的一首普法调声,在儋州各乡镇(办事处)的乡村舞台上广泛传播,畅通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儋州结合实际,立足民风民俗,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开展“儋州调声”“儋州山歌”等极具儋州地域特色普法活动,还辅以法治小品表演、法治快板说唱、法治山歌情景剧等节目,让法治文化活动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此外,儋州创新科普信息化服务载体。海南首个市县科普地图—儋州全域科普地图上线并向社会发布,推动全市优质科普资源提档升级,指导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综合功能的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加入“科普地图”,集中展示科普教育资源,吸引更多公众参与科普活动,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为社会公众了解科普、接受科普教育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对科普的需求。

  同时,儋州推动海南首个市县电视科普栏目《科普儋洋行》开播,内容涵盖工业、农业、医药、气象、地理、生态环境、科教等,形式包含探访科普基地、专家科普课堂、科学体验活动、大型科普活动、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等,在全市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支持科普工作的大格局。(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