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村集体经济这样“活”起来-新华网


海南农村集体经济这样“活”起来

2024-03-18   08:01:45
来源:海南日报
字体:

  原题:盘活发展资源、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优化人才培养,去年全省村集体经济收入7亿多元

  海南农村集体经济这样“活”起来

  春节过后,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依然人气不减,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去年,博后村接待游客84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7亿元。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通过盘活发展资源、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优化人才培养等多种举措,不断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家底”。2023年全省256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约7.33亿元,同比提高7.06%。其中年收益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116个,占比4.53%;年收益50万元以上的有317个,占比12.37%。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建年收益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100个”。锚定新目标,我省各地不断探索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多样化路径。

  土地更活

  唤醒更多乡村“沉睡”资源

  日前,走进文昌市公坡镇,原本废弃的眀善小学里,一排排整齐的塑料薄膜棚内,一株株水稻秧苗正在拔节生长。

  这所昔日的废弃校舍,如今变成了育秧中心——2022年,公坡镇与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该校原有校舍建成10亩育秧中心,并于2023年扩建成38亩的智能与标准化育秧工厂,投产后每造生产的秧苗可服务约4500亩农田。

  同样被盘活的还有大片撂荒地。公坡镇通过与企业合作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发展“公坡香米”产业,已初步完成集“育种、育秧、种植、烘干、水稻初加工、销售”的水稻产业链布局。

  在产业带动下,公坡镇水北村引入社会资本打造香米产业链,计划建设智慧物联水稻育秧中心、高标准智慧农田(农场)示范基地、稻田咖啡馆和美乡村民宿,村集体每年能从土地流转服务和香米加工项目获得固定分红52万元。而通过发展香米产业等,水北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0元发展到2023年突破160万元。

  近年来,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不少农村的资源资产依然“沉睡”。充分挖掘各类闲置资源,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势——这样的探索实践正在全省各地不断丰富和深化。

  联结更紧

  “抱团联动”谋发展

  伴着热情歌舞和热烈美酒,村民身着苗族盛装欢快庆祝……澄迈县仁兴镇新兴苗村独特的民族风情,如今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但在以前,这里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村民们过着清贫的生活。

  “新兴苗村曾经的产业比较单一,大多靠种橡胶、槟榔为生,发展较为缓慢,面临很多困难。”仁兴镇仁兴社区党支部书记蔡燕说。

  同样的困难,也出现在仁兴镇的其他村庄。该镇位于澄迈县西南部,是该县林业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乡镇,长期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难题,各村的集体经济较为薄弱。

  如何克服发展条件的“先天不足”?在前期调研中,仁兴镇党委班子了解到,各村虽然成立了村级企业,但由于缺乏管理类人才,不利于与市场进行有效衔接。“要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靠单打独斗难成气候,要靠抱团发展才能形成合力。”仁兴镇党委书记王洪表示。

  在镇党委和政府指导下,全镇6个村和1个社区联合成立村集体公司——海南仁兴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由仁兴社区党支部书记蔡燕担任董事长,牵头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其余6个村由党支部书记参与协助公司管理。

  通过“整镇联合”的方式整合村集体经济资源,仁兴镇发展起了多个产业项目。“公司现在共有再生资源(粪污清掏)、物业管理、文化服务、公路养护、林下种植服务五大板块业务。”蔡燕说,公司实行利益共享机制,经营纯利润的一部分用于对村集体产业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及村民年终分红,一部分作为村里公益基金,一部分用于公司滚动发展。

  “抱团取暖”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升温。2023年海南仁兴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营收达253万元,净利润80多万元,营收同比增长61.3%,净利润同比增长192.7%。

  扎得更深

  让企业人才愿意留下来

  走进三亚市天涯区抱前村红卫村小组,一座大型莲花池让人心旷神怡,山坡上草木葱茏,分布着莲花主题民宿、采摘园、露营基地等。

  依托优异的自然资源,抱前村引进华兆农旅发展有限公司逐步规划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在红卫村小组重点打造初心莲池生态园项目,发展乡村住宿餐饮、亲子户外娱乐、农林科普教育、田园采摘体验等多种业态,并于2021年9月开始试营业。

  “美丽乡村的打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序规划,不能急功近利。”华兆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远景说,公司进驻6年来,按照村庄整体规划分阶段进行打造,至今已投入了上亿元,做的主要是打基础的工作。

  虽然在开始阶段面临着不小的资金压力,但丁远景认为,美丽乡村具有独特魅力,随着海南乡村旅游的兴旺,企业未来的发展也一定越来越好,“一定要甘于‘挣慢钱’,善于‘赚长钱’”。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愿意扎根乡村的各类人才。让人才在农村有干事创业的平台,乡村发展才会更健康、更可持续,村集体经济才能真正发展壮大。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曾是琼中最贫困的村庄之一。2018年,在红毛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什寒村委会发动全村522名村民成立了琼中天上什寒农旅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村委会占股85%+致富带头人占股15%的村集体企业,通过合作开展乡村农旅项目,2023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79万元收入。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等靠要,而是发动村里的创业青年自己来经营,用村民自己的力量去走出致富路。”琼中天上什寒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治军说,如今很多村民都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特产店和民宿。公司还推动成立了什寒村乡村振兴青年联盟和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工作队,培养乡村管理型青年人才,开展乡村民宿、乡村导游、特色种植培训,帮助更多年轻人扎根农村。

  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负责人表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发挥好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企业家等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吸引各类人才在海南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记者 陈彬 通讯员 颜佳焱)

【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