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儋州扎实开展“双找”活动,引导流动党员找组织
线上通道帮流动党员及时回“家”
“前几天,我帮一个残疾人要回了工资,感觉特别有成就感。”近日,流动党员徐大姐奔忙在儋州市法院白马井中心法庭,化解群众纠纷。依托“回儋码”和儋州市白马井镇党委的帮助,她化身“特约调解员”,干起了她的“老本行”——退休前,她已在司法岗位深耕40年。
何为“回儋码”?这是一个用于填写流动党员身份信息的二维码,扫码者需要填写姓名、性别、工作单位、现居住地址、党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名称、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流动党员自主填写身份信息后,儋州市委组织部会将其信息整理归类,准确推送到属地社区,帮助流动党员“回家”。
当前,儋州结合主题教育,积极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活动,将外来流动党员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回儋码”就是开展“双找”活动的重要依托。“我们在社区办公场所、小区楼栋张贴‘回儋码’,还在公众号上广泛推送,希望更多流动党员看到后主动扫码登记。”儋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回儋码”打通流动党员“回家”的线上通道,有利于党组织及时掌握流动党员情况,实时跟进管理。
从数千公里外的辽宁远道而来,徐大姐能在儋州快速获得“新身份”,投入“新工作”,就要得益于“回儋码”。
今年刚到达儋州不久,徐大姐就在“回儋码”中填写信息,加入了儋州滨海新区候鸟人才党支部,开始了在“新家”的组织生活。通过“回儋码”,白马井镇党委了解到徐大姐具有丰富的司法经验和调解经验,非常渴望发挥余热。
为此,白马井镇党委协调帮助徐大姐到儋州市法院白马井中心法庭担任调解员。自11月14日“上岗”以来,她已调解了物业纠纷、劳务纠纷等16宗案件。
“当上‘特约调解员’后,虽然每天都很忙,但我不觉得累,反而觉得特别幸福。”徐大姐说,“现在要是碰到流动党员,我都会邀请他们填写‘回儋码’,让他们尽快找到组织,发挥自己所长为儋州作贡献。”
有了“回儋码”的助力,越来越多的流入党员找到了组织。据统计,儋州全市通过“回儋码”向所在地党组织报到的流入党员已达240名。
“我还在北京时,白马井镇党委就通过我登记的信息找到我,希望我加入候鸟人才党支部,后来他们了解到我当了30多年的数学老师,就建议我到白马井中学发挥余热。”流动党员连春兴说,在白马井镇党委的推荐下,他受聘成为白马井中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辅导教师。
“我们组织开展了多样化的活动,比如组织流动党员净化海滩、助农采摘等,还针对性地发挥流动党员作用,比如组织医疗行业的流动党员开展义诊志愿服务。”白马井镇党委组织委员李贤秋介绍。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儋州坚持集中排查和常态化排查相结合,双向掌握流入、流出党员信息。除了将流入党员信息推送到儋州各社区,“回儋码”还向省内外推送1218名流动党员信息,并根据各流入地党组织反馈情况,做好跟踪管理,督促理顺250多名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记者 吴心怡 记者 刘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