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打造“候鸟型”人才工程

海南打造“候鸟型”人才工程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候鸟型”人才,是一种形象说法,主要是指季节性来琼避寒越冬、休养生活的人才。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也是国人避寒越冬的首选地。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年在海南休养越冬的“候鸟”达一百多万人,他们中不乏学者、教授、专家以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我们形象地称为“候鸟型”人才。
精彩观点
1
王钦军

“候鸟”王钦军:三个计划为海南建设贡献力量

“候鸟”王钦军:三个计划为海南建设贡献力量
“候鸟”王钦军:三个计划为海南建设贡献力量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52197
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研究员王钦军表示,自己有三个具体的计划:第一个是海南的地质旅游,第二是海南的地质环境遥感监测,第三是数字城市。
2
王钦军

挖掘海南地质旅游科学潜力 提升知名度

挖掘海南地质旅游科学潜力 提升知名度
挖掘海南地质旅游科学潜力 提升知名度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52196
地质旅游方面已经开展过三亚院地合作项目,就是三亚市地质旅游整体综合评价,还有海南省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其运用。我主要负责地质旅游。通过前期研究工作,我觉得海南省的地质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这块很有做头。今后,基于之前的工作,联合咱们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重点的地质旅游区做深入的详细调查,从而挖掘科学潜力,提升知名度,向着省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迈进,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3
王钦军

高科技监测海南地质情况 排查潜在地质灾害点

高科技监测海南地质情况 排查潜在地质灾害点
高科技监测海南地质情况 排查潜在地质灾害点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52195
海南的陆地将近4成都是山区,山坡上大部分都是岩土组合,在暴雨的条件下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正好有人通过,或者发生在房屋上面的时候,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这方面,尤其是山区,人员难以到达的地区,遥感就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意义很重要。今后,地质灾害可以进行点面结合来做防止工作、预警工作。面上,可以基于雷达和光学遥感,来做扫面,进行潜在地质灾害点的排查。重点区域利用高精的测量技术,比如说GPS,做一些定点实时检测,利用高科技手段来解放人力,尤其是人员难以到达的地方,高科技手段应该发挥作用。
4
王钦军

建设大数据平台 百姓生活更加便利

建设大数据平台 百姓生活更加便利
建设大数据平台 百姓生活更加便利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52194
海南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变化非常快。在数字城市领域,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变化,支撑违建执法、精确导航等,遥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海南省、三亚市建立候鸟型人才服务平台,通过专项资金、政策配套,创造了宽松环境,对我们有很强吸引力。我认为,能够学有所用是科技人员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方式,也是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5
王建浩

“候鸟”人群“藏龙卧虎” 海南“深挖”人才“为己所用”

“候鸟”人群“藏龙卧虎” 海南“深挖”人才“为己所用”
“候鸟”人群“藏龙卧虎” 海南“深挖”人才“为己所用”
海南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王建浩表示,海南省“候鸟型”人才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在层次上相对较高,初步估计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在8000-10000人之间,涵盖教育、医疗、文化、农业、科技、环保等各行各业;二是在来源上集中在北方地区;三是在居住地上大多数在海口、三亚、琼海等比较发达市县,西部市县分布较少;四是在时间上大多选择冬季来海南,冬来春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五是在年龄上以60岁-69岁的人口为主。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人才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人才特别是高层人才缺乏成为建设国际旅游岛、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瓶颈制约。破解这一难题,首先要在人才引进上寻求突破。但海南面临的现实困境是,如果通过比平台、比待遇,大规模刚性引进高层人才并不显优势。但是海南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吸引不少“候鸟型”人才前来海南休闲越冬,是近在眼前的人才资源。在这方面我们积极挖掘使用,将是补充海南人才不足很直接、很现实的途径,是一条切实可行并大有可为的人才发展新路。
6
王建浩

海南强化4种保障工作 服务“候鸟型”人才

海南强化4种保障工作 服务“候鸟型”人才
海南强化4种保障工作 服务“候鸟型”人才
在“候鸟型”人才资源配置上,我们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候鸟型”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发挥政府的调节引导和保障作用。主要强化4种保障:一是保障“候鸟型”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在科技项目立项、科研成果转化、人才项目申报、重大奖项参评等方面享受我省同类人才相关待遇。二是加大对“候鸟型”人才工作经费的保障力度,支持用人单位在公用经费或成本费中列支“候鸟型”人才聘用费用,通过绩效评估方式对引才成绩突出的用人单位、社会组织进行奖励。三是全面提升“候鸟型”人才服务水平,将“候鸟型”高层次人才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直接联系专家范围,完善我省与全国各省区市异地就医结算业务,支持人才中介机构建立“候鸟型”人才服务平台等。四是规范“候鸟型”人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保障“候鸟型”人才服务期间的应有权利。
7
王建浩

目前已有1.4万余名候鸟人才在海南展身手

目前已有1.4万余名候鸟人才在海南展身手
目前已有1.4万余名候鸟人才在海南展身手
截至目前,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完善服务保障措施,海南共挖掘使用“候鸟型”人才14174人,其中高层次“候鸟人才”达2690人,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才智力支撑。从“候鸟型”人才发挥作用领域看,医疗、教育、文化领域是“候鸟型”人才较为集中的领域。随着“候鸟型”人才资源的大规模挖掘使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候鸟型”人才在海南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候鸟型”人才价值和海南发展的互利共赢。
王建浩
海南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
王钦军
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研究员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