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认为,海洋牧场的建设,将为三亚带来巨大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首先,海洋牧场建设形成的人工鱼礁区,会在潮流的影响下,使周围水体的压力场重新分布而形成新的流场流态,即所谓的流场效应,这可以使原来基础生产力低、鱼类较少的泥沙底质环境变成生产力高、鱼类较多的岩礁环境,补充附近渔场原已不足的资源量。其次,礁体结构能够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生长、避敌等所需的生息空间。三亚可以在春夏季的鱼类繁殖期,投放音响诱导鱼礁,该应用可以在流水流经鱼礁时发出响声以吸引某些鱼类,从而使原先荒芜的海底变成繁盛的鱼类栖息场、索饵场、产卵场和繁殖场。在南方海域和北方海域,潜水员在春夏两季下水观察时,均能看到很多鱼卵附着在礁体上。
此外,根据国内外的海洋牧场建设经验,每空立方米人工鱼礁区比未投礁的一般海域,平均每年可增加10公斤渔获量。三亚的海洋牧场建成后,每年可适时投放鱼苗、参苗、鲍苗,以及大型经济藻类。建设一年后就可以进入管理性技术开发,鱼类总回捕率预计将大于25%,鲍鱼总回捕率大于40%,刺参总回捕率大于35%。2004年-2008年浙江海域趋礁性鱼类增殖放流数据显示,同批次放流和网箱养殖的黑鲷相比,3个月内回捕的黑鲷平均叉长和平均体重分别增加45.12%和254.15%,总投入产出比达1:8以上。
李卫东指出,海洋牧场建设还与海南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而提倡实施的减产转产政策密切相关。减下来的废旧渔船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以作为鱼礁材料,变废为宝;同时,建成的海洋牧场还可以带动地方海水鱼苗产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为捕捞渔民提供转产转业出路,有助于稳定转产转业渔民收入,保障渔区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