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临高县黎安村耕读山房游客接待中心。新华网发
在海南五指山深处,茶农王菊茹的手机响起清脆提示音:“微信到账500元。”她将一盒封装精美的手工茶递给游客,笑容里透着踏实。
从人均年收入1.5万元跃升到2.36万元,从“守着金山讨饭吃”到“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的蝶变,正是海南以产业发展为纽带,深化联农带农、实现强农富农的鲜活注脚。
机制创新,村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三变”改革在海南省临高县黎安村耕读山房项目中落地生根。返乡创业青年陈江豪探索出“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共建共享模式:村民将闲置土地、老旧房屋集中交由村集体统筹,再由村集体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农户既能获得土地房屋分红,还可参与项目务工增收。
这一模式彻底激活了乡村“沉睡资源”,也重塑了村民的角色定位。村民陈学伟算起了自家的“收益账”:“我家老房子租给合作社改造成食舍,我在这里打工,每月工资4000多元,房子所有权还是我的,每年还有租金收入。”2025年1月至9月,耕读山房已接待游客10.24万人次,实现营业额约318万元,成为“机制创新带富村民”的典型样板。
从“局外人”到“主人翁”的身份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海口市美兰区的文昌鸡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并保价回收,将分散养殖户纳入产业链条。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路村的地瓜合作社则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以“保护价”与80户村民签订订单,发放优质种苗并开展技术培训,2025年种植面积扩至100亩,预计“红色地瓜”总产值突破50万元。

工人展示刚打捞上来的沙虫。新华网发
特色引领,培育强农富农新引擎
海南的产业振兴,不走“千村一面”的老路,而是专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牌。正如海南光村湾实业有限公司沙虫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博文所说:“要干就干别人没干过的。”在儋州市光村镇,王博文看准沙虫的稀缺性,果断放弃了海虾养殖,用模拟生态技术攻克陆基养殖难题,让原本“只能海边生长”的沙虫实现工厂化培育。如今,鲜沙虫每斤售价60至65元,干品每斤价格高达上千元,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公司推行“苗种供应+示范养殖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的帮扶模式,带动村民利用滩涂参与沙虫养殖,辐射带动6个沿海村,2890户农户实现了增收。
三亚育才生态区的榴莲基地,则演绎了另一段“从无到有”的特色产业奇迹。面对国内芒果产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困境,当地政府与企业联手转型发展榴莲产业,通过改良土壤、优化种植技术,成功实现榴莲规模化栽培,2023年1.2万亩基地迎来首采。为了鼓励农户种植、降低农户风险,企业和政府建立了“资金合作+资产合作”联结机制,企业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政府补贴60%的榴莲保险费。据统计,该基地2020年至2023年已带动周边3150户农户增收,累计助农增收2574.6万元,让榴莲成为农民手中的“金饭碗”。

三亚市育才生态区榴莲基地。新华网发
东方市三家镇红草村发展鳄鱼产业,从2015年的零散养殖到如今42.5万尾鳄鱼存栏量的产业集群,从单一卖活体到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探索,经过十年的发展,成为全国80%鳄鱼苗的供应基地。“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让企业与村民紧密相连,成为全国特色产业引领型乡村振兴的样板。
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发展金钱树花卉产业,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值12.8亿元,目前是亚洲最大金钱树生产基地、全国唯一金钱树出口基地。佛罗镇党委积极推动普英洲花卉公司与乐东民贵合作社、新安村委会合作,建成乐东首个“金钱树乡村振兴合作示范基地”,由三方合作逐步向行政村自主经营转变,探索出乡村振兴产业新道路,让新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产业融合,振兴跑出“加速度”
“现在村子发展起来了,咱们的日子也红火了。”毛纳村“两委”干部王政珠感慨道。这个常住人口不足700人的黎族村寨,依托五指山生态优势和黎族文化特色,建起精品民宿、黎苗文创展馆、黎族长桌宴体验区等业态,走上了“茶旅文”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如今,毛纳村形成了“茶叶种植+文旅体验+光伏发电”的多元收入结构,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203.76万元,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毛纳村的茶园。新华网发
更多产业融合的图景正在海南乡村铺展,让乡村不仅“富口袋”,更“富生态”“富精神”:三亚大茅远洋共享农庄以“农业+N”为抓手,串联科技研学、康养旅居、生态旅游等业态;屯昌梦幻香山共享农庄则构建“种植香料—加工产品—体验香养”的全产业链,带动周边9个村2900多人就业,让“香产业”飘出“幸福味”。临高东英国际慢城打造特色的“民宿+”融合发展模式,让传统渔村焕发新活力。澄迈咖啡小镇以“咖啡+旅游+休闲+N”为特色,带动数千农户共享咖香经济。
从“特色突围”到“融合共生”,海南的产业升级之路,本质上是农民参与度持续加深、受益面不断扩大的过程。当榴莲的果香、沙虫的鲜味、茶叶的清香弥漫在琼州大地,当农民的笑脸绽放在田间地头、民宿院落、加工车间,海南正以产业为笔,以联农带农为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幸福答卷”。(王梦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