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法国女科学家与中华白海豚的环保情缘-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法国女科学家与中华白海豚的环保情缘

2024-06-05   11:24:16
来源:新华网
字体:

  2月27日,阿加莎走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鲸豚标本馆里。

  烈日炎炎,阿加莎聚精会神地盯着波光粼粼的海面。突然,海里露出一个白色的背鳍,她立刻举起手里的相机不停按下快门:“是中华白海豚!”

  顶着烈日在海里追逐着中华白海豚是法国女科学家阿加莎的工作日常。2016年,阿加莎从法国来到中国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又在教授的推荐下来到海南三亚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做助理研究员,成为了一名研究中华白海豚的专家。

  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以及海南等地。中华白海豚对海洋水质环境十分敏感,被视为衡量海洋生态环境的活指标。

  阿加莎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华白海豚的行为学以及动物福利,并致力于为中华白海豚的保护提出建议。“在做调查的时候,我会跟很多人科普中华白海豚的相关知识,告诉他们怎么做好保护工作。”阿加莎说,她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如何在经济增长和动物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中国生活了8年,阿加莎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些海洋动物。“中华白海豚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未来我也想一直在中国研究它们,让孩子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华白海豚。”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2月27日,阿加莎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鲸豚标本馆里。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6月4日,阿加莎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同事交流。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2月27日,阿加莎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办公室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2月27日,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阿加莎在查看出海设备。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2月27日,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阿加莎在查看出海设备。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6月4日,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阿加莎在眺望海面。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5月22日,阿加莎在广西钦州一处海域寻找中华白海豚。新华社发

这是5月7日在广东珠海一处海域拍摄的中华白海豚。新华社发

这是2月2日在广东湛江一处海域拍摄的中华白海豚。新华社发

6月4日,阿加莎走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院子里。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2月27日,阿加莎(右)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同事交流。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2月28日,阿加莎在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看望一头被救助的短肢领航鲸。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雯君】